创新药为肥胖症患者带来福音 河科大一附院一项临床研究成果荣登《柳叶刀》子刊
近日,由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宏卫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主导的研究,关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双激动剂IBI362在中国超重或肥胖受试者中的随机、安慰剂对照、多次给药剂量递增Ib期临床研究结果,刊登于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子刊《EClinicalMedicine》。此项临床研究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创新生物研究机构合作完成。姜宏卫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共为第一作者。
研究结果显示,多靶点创新药物IBI362在超重或肥胖的中国受试者中耐受性良好,具有显著的减重作用和代谢特征的综合获益。
姜宏卫表示,这是中国代谢领域第一个在《柳叶刀》系列期刊发表的创新药物I期临床研究,既肯定了研究设计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更体现了中国内分泌代谢领域研究者在转化医学和早期临床开发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国际水平,是我国代谢病领域创新药开发的又一个里程碑。
据悉,肥胖是许多国家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也是全球流行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16年,超过19亿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超重,其中超过6.5亿患有肥胖症。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中风,肌肉骨骼疾病和一些恶性疾病。
姜宏卫表示:“肥胖症是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目前缺乏长期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手段”。生活方式干预是超重或肥胖者的首选和基础治疗手段,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达到期望的减重目标,需用药物辅助减重。而传统减肥药减重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随着IBI362在不断的临床研究和科学研发,或许会为肥胖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
更令人惊喜的是,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IBI362能显著降低肥胖受试者的血尿酸水平,这是全球首个在早期临床研究中观察到血尿酸水平显著降低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激动剂药物。
据姜宏卫教授介绍,截至目前,IBI362的三期临床研究已展开。从该项药物研究成功,到面市,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但是此项研究的成功,给了大家很大的鼓励,为医院在临床药物科研的发展锦上添花。
相关链接
姜宏卫,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内分泌学科带头人,现任河南科技大学临床医学院副院长、一附院副院长,河南省遗传罕见病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洛阳市科协副主席(兼),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华糖尿病杂志》、《河南省预防医学杂志》等杂志编委,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1型糖尿病联盟(CAT1D)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
从业以来成立国家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河南省糖尿病肾病院士工作站,河南省遗传罕见病代谢重点实验室。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1项国家重大专项,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南省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洛阳市内分泌代谢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多项省部级重点项目。已发表SCI及核心期刊60余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杂志Diabetes,并被JBC、Endocrinology、Diabetes等杂志引用。
( 谢雅敏 肖利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