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故事|感谢医路有你 让我的未来由我做主
引言:在手术间、在病房,每一位医生总有几件忘却不去的故事,或是悲欢离合,或是酸甜苦辣......
“三十而立“是大多数人的事,对于周先生来说,却是噩梦的开始,不过十年曲折路的尽头,他遇到了一位懂他的医生,站在他的角度,真正理解他,竭尽所能拯救他,这位医生就是赵萌。
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周先生与赵萌主任的故事。
患者故事:
周先生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帕金森病人,他找到赵萌主任的时候刚满40岁。
长达十年的时间,因为帕金森家庭破裂、被走方郎中骗、十指放血差点死掉、80岁老父亲带他看病摔骨折,太多的故事,说出来都是心酸泪......
周先生来自农村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身体健康,夫妻间恩爱有加,兄弟间相亲相爱,家庭虽不富裕却也相当和乐。但在他三十岁这年,“病魔”对他伸出了无情的触手,他患上了帕金森疾病。
开始只是面部表情僵硬,一侧手控制不住的抖动,接着是一侧腿抖动,慢慢发展至另一侧的手和腿,没办法干活,没办法躺下,甚至躺下自己下不了床,后来吃完药并发症异动也特别明显......
身为顶梁柱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会在这个节骨眼儿,变成整个家庭的“累赘”!
家庭本来不富裕,长期的治疗更是雪上加霜,实在过不下去了,妻子也离他而去,好好的一个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80多岁的父母不忍儿子受病痛折磨,不仅无微不至的照料,更是常年奔走于各大医院为他求医。
不久前,老父亲骑着脚踩三轮车带着他去医院取药,雨天路滑,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骨折。看到受伤的老父亲,周先生内心无比懊恼,这么多年除了身体上的病痛,心理的压力更是倍加折磨,康复的愿望也更加强烈。
赵萌主任为周先生细心诊疗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周先生的哥哥了解到河南三博脑科医院正在开展脑起搏器(DBS)植入救助活动。
DBS是帕金森病外科治疗领域里程碑式的新技术,在癫痫、帕金森、帕金森综合症、肌张力障碍、舞蹈病、抽动秽语综合症、脑瘫等疾病领域运用非常广泛。
三博脑科栾国明教授团队从1998年便开展帕金森DBS手术,目前成立了外科、内科、影像、融合技术与手术计划、术中电生理、术后程控与远程程控等为核心的运动障碍病诊疗中心,该中心已成为国内大型的DBS(脑起博器)治疗中心之一。团队应用机器人进行DBS手术,植入靶点位置精确到0.5mm以内,而栾国明教授团队核心专家赵萌主任现常驻于河南三博脑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河南院区),河南三博脑科医院是河南省首家三级神经脑专科医院。
在哥哥的陪同下,周先生来到河南三博脑科医院找到赵萌主任,”在临床中有时要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想患者之所想,理解和体会他们的忧虑,主动走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评估好每一位病人,完成好每一步手术操作,哪怕是一次换药,一次消毒,做好每一个细节,这不仅是对患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赵萌主任常这么说,同样也是如此做的。
赵萌主任的出现,对于周先生来说,是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真正懂他的医生,能体会他的痛苦,理解他的忧虑,更是竭尽所能治疗他。
赵萌主任手术
了解周先生的经历后,赵萌主任不仅为他申请了脑起搏器免费植入,手术后还通过远程网络为他进行了参数调整。
开机之后,周先生不管是行走、转身、抓握、还是起床等动作,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不仅可以自己下床,就连基本的生活也能自理,口服药物更是减少了40%。
周先生术后可以自己起床、下地
周先生说:“我很幸运,来到河南三博脑科医院,感谢北京专家赵萌,感谢他给了我这次做手术的机会”。质朴的语言道尽多年的苦楚,也说出了生活的希望,终于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未来的路。
看到周先生恢复好转,赵萌主任由衷的欣慰,也十分感慨:其实脑起搏器(DBS)植入手术运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效果也非常显著,我碰到许多像周先生这样的病友,很多人由于之前就医道路太曲折,看不到希望最终放弃了治疗。
只希望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帮助,更多像周先生这样的患者能够康复,健康的生活在这片蓝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