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学术舞台:祝智东团队裸眼3D“泛在轻量化”内容创作技术出展全国学术会议
苏州,2025年7月6日——在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第十四届立体图像技术学术会议(S3DI 2025)的闭幕日,郑州大学祝智东团队的展台前仍聚集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他们伸手在空中轻划,屏幕上的3D模型便随之旋转、分解,这一幕生动诠释了团队研发的裸眼3D技术如何让“可控虚拟世界”从概念变为现实。
学术会议上的技术“首秀”
作为本届会议创新成果展示区的展示成果之一,裸眼3D“泛在轻量化”内容创作技术通过三大技术创新吸引了参会者的注意:郑州大学硕士生祝智东带领团队研发的LFSSRNet超分辨算法,成功将光场图像分辨率提升至16K,同时PSNR指标达到39.89dB;基于LSTM算法的动态手势识别技术已实现超过95%的准确率,并且响应延迟被优化至25ms以内,以满足实时交互的需求;多格式3D图像合成技术则解决了不同硬件设备的兼容性难题。“这个系统实现了自然舒适轻量化的设计趋势。”一位来自四川大学的教授在体验后评价道。王涌天、王琼华、桑新柱等裸眼3D领域权威专家也在体验交流后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主任刘越在会议总结中指出:“本届会议充分彰显了中国在立体图像技术领域的全球领导力,其技术发展已实现从基础理论创新到产业化落地的系统性突破。”祝智东团队的成果正是这一技术发展趋势的生动注脚。
从学术认可到产业落地的“加速跑”
“会议上的关注让我们更坚定了‘技术要解决真问题’的方向。”团队核心成员徐云飞坦言。据介绍,该团队历时四百多天,将AI技术、大模型与深度学习等技术相融合,实现了从计算机三维建模内容制作到实际场景的实时再现的跨越。团队分工明确,祝智东主导算法优化,罗豪杰攻克手势识别逻辑,最终实现“所见即所控”的裸眼3D场景的可控交互。目前,项目已申请8项发明专利,技术成果正逐步向医疗手术示教、虚拟会展等领域拓展。
随着会议落下帷幕,祝智东团队的场景落地研发的日程表已排满:与汉威科技集团的适配测试、华润燃气的虚拟实验平台搭建、百合光电的交互应用、与教培机构合作制作裸眼3D教学内容……这场学术舞台上的“首秀”,正成为他们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新起点。